站在新一年的起点,回顾2021年,疫情持续下全球经济动荡,国内新基础设施浪潮方兴未艾。双碳和能耗双控影响千行百业,数据中心产业迎来转折点,从快速发展向标准化发展过渡。
回顾数据中心行业的2021,我们可以用什么关键词来总结?
关键词一:能量。
在强有力的政策导向下,绿色低碳已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方向。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列为重点任务,拉开了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双碳政策的序幕。
8月,上半年19个省(区)能耗强度下降不达标,包括数据中心在内的括数据中心在内的高能耗行业的监管。
9月,能源供需紧张带来限电潮,多地数据中心收到错峰用电通知。
山东、山西、广西、云南等省将PUE等能效指标纳入相关政策,完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数据中心监管,加强节能审查,严格审批能源指标。
企业从多个角度积极开展节能降耗、绿色低碳的研发和实践。
发布ESG报告的秦淮数据,万国数据,采用可再生能源,或实现碳中和给出时间表。
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设计和高效智能运维越来越受到重视,液冷等节能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IDC企业在数据中心启动了新的储能系统和光伏试点,设备制造商也跟进了上述趋势,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趋势。
IDC圈认为,以煤电为主的数据中心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数据中心企业逐步引进和增加绿色电力的使用。其中,三峡集团受益于地理位置带来的风电和水电优势,提出了零碳数据中心的目标。
召开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启动会,有效促进了数据中心绿色电力交易和绿色能源消费。
2021年,能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数据中心产业迎来变革。
关键字二:计算能力。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包括数据中心在内的计算能力增长将成为必然趋势。
今年,国家层面加强了计算能力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强了对数据中心规模和布局的总体指导。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新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明确了新数据中心在智能计算能力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首次提出计算能力指标——到2023年底,中国数据中心的总计算能力将达到200EFLOPS。
5月,《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计算能力枢纽实施方案》发布,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东数西算项目启动实施。
1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个部门发文加码,提出原则上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布局在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范围内...原则上,地方政府不得对国家枢纽节点以外新建的数据中心给予土地、财税等优惠政策。
IDC圈发现,今年新建数据中心项目数量明显减少于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周边数据中心资源增长放缓,数据中心企业布局增加到中西部地区,部分地区逐渐成为成渝、华中、贵阳、乌兰察布等产业集聚趋势。
在数据中心从广泛发展到高质量的过程中,计算能力已成为关键的评价依据之一,计算能力增长、计算效率水平、高性能计算能力、异构计算能力已成为IDC企业的新焦点。
从长远来看,集成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政策将改变东部过热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分布局。IDC圈作者发现,目前数据中心行业还没有大规模行动,IDC企业的态度主要是密切关注和衡量。
也许,回顾未来,2021年将成为中国算力新布局的转折点。
关键字3:数字化。
十四五规划纲要在第五章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中提出: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模式的改革由数字化转型驱动。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数据中心已经从支持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中心转变为计算能力和能力中心,算能力和能力中心。
在医疗、交通、钢铁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显著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各领域对数据中心的依赖增加。能源大数据中心、纺织数据中心等行业的数据中心已在全国许多地方实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整合、智能城市、智能医疗等应用场景已成为数据中心需求增长的新驱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人工智能培训、推理等应用场景的高功率和高性能IDC的需求得到了加速。一些IDC企业开始为人工智能提供特殊服务的数据中心,尚唐科技开始建立以GPU为基本计算能力单元,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培训服务的人工智能。
新技术突破和金融技术业务向在线转移,要求数据中心能够满足严格的金融安全要求,满足灵活扩张等业务发展需求,金融中心及相关设备更加标准化和规模化。
充分发挥数据中心的基石作用,提高行业数字化能力,已成为千行百业的共识。
2021年,数据中心行业充满变革和机遇,面临挑战和变革。
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如何
回顾未来,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重要节点和转折点可能是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