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建设力的物理载体,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迫切需要引导传统数据中心向具有高科技、高计算能力、高能效、高安全特点的新数据中心演变。其中,数据中心的节能转型和绿色转型升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随着东数西算项目的全面启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对旧散数据中心提出了节能改造要求等多项国家和地方政策,措施促进了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发展;数据中心企业也在进一步探索建设模式、技术、标准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目前,已有多种解决方案和市场产品,并取得了先进的储能技术、进一步利用光伏等成功实践,已成为行业的热点讨论。然而,数据中心的转型受政策、成本和环境的影响很大。绿色节能技术本身也可能存在局限性。在引进或开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避免适应环境。
以减少数据中心的制冷能耗为例。数据中心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证机柜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制冷和散热。这就是数据中心的大部分能耗。据统计,IT设备的能耗约占传统数据中心总能耗的50%,PUE约为2;其次,制冷系统的能耗约占35%。因此,降低制冷能耗已成为数据中心节能减碳、绿色升级的主要考虑因素。
在众多降低制冷能耗的解决方案中,液体冷却是一种广泛认可的技术手段。它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小;与传统的风冷相比,能耗显著降低;技术相对成熟,可大规模商业化。从这些优点来看,数据中心通过引入液体冷却系统,可以有效降低PUE值,实现节能减排。
然而,当数据中心进行绿色转型升级时,政策不仅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而且在数据中心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中心转型后PUE值的限制和小分散数据中心的具体升级措施是数据中心绿色转型升级的决定性因素。数据中心引入液体冷却必须基于此考虑可行性方案。
此外,液体冷却的应用还需要考虑自然环境、改造成本、数据中心的实际效益等。事实上,每种制冷技术都有自己的适应场景,不能复制。
如果数据中心位于对低PUE值有严格要求的地区,市场广阔,设计和改造成本低,或者改造可以满足数据中心自身的效益,液体冷却是绿色转型升级的良好解决方案。然而,在一些自然冷源丰富的地区,风冷可能比液体冷却更合适。在升级制冷系统时,应进一步考虑风冷与自然冷源的结合。
以上也适用于数据中心引入的光伏、储能相关技术或解决方案。数据中心的绿色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的项目,包括政策、成本和自然环境。此外,数据中心的长周期运行特点和对安全的关注非常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更深入的政策解释、实际的市场和节能产品研究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中国IDC圈企业俱乐部借此机会举办计算能力基础设施绿色转型私人会议,邀请上海节能中心、阿里云、联通(广东)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领导、专家和负责人,通过主题分享和互动问答,内容涵盖政策解读、先进技术应用、节能管理实践、节能改造实践等。该活动还有一个新的项目介绍链接,以充分展示当前的市场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