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云网络协调与计算网络一体化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义,加快了计算能力、算法、数据和应用资源协调的大数据中心系统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概念包括高速互联网、高性能局域网、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专业管理和完善的应用服务平台。
IDC产业链。
上游,资源交换设备。
从土地资源项目开始,投资、设计、施工、监管机构等;设备供应包括开关、路由器、服务器、光模块、电源等;网络运营包括三家运营商;其他周边设备构成上游产业链。
国产CPU、板卡、AI芯片、CPU高速互联芯片;
国内主要关键部件制造商、浪潮信息、中科曙光、新华三、华为等;交换机制造商、华为、新华三、思科、星网锐捷;机房空调、英维克、佳力图、伊米康、艾特网能;USP制造商、伊顿、科华、科斯达、卧龙电动驱动;
光模块、光器件代表厂家光迅科技、博创科技、天府通信、华工科技、华为海思;光模块代表中际旭创、博创科技;
中游,IDC服务提供商。服务包括电信运营商、第三方IDC、Lass服务提供商、IT外包、系统集成提供商等。
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网、秦淮数据、光环新网、宝信软件、奥飞数据、鹏博士、数据港、科华恒盛;
下游,云制造商。主要指终端客户,包括互联网公司(BAT、字节跳动、京东等)、金融机构(银行、保险、证券等);政府和企业机构(各种电子政府平台、大中型国有企业等);其他行业(交通、软件、制造、石油、钢铁等)。
云计算服务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盛大云;
产业链发展逻辑。
无论是数据中心还是数字经济,都是数字经济的表现形式。然而,从上述产业链所涵盖的方面来看,这件事很难在一夜之间实现。原因是建设周期和技术手段需要时间来确保国内替代。
今年2月,计划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8个地方建设国家计算能力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从政策披露的条件来看,东数西算的实施需要三个阶段:
1.2022年至2023年,向西部数据中心部署延迟要求较低的业务,实现东数西存;
2.2023-2024年,完善不同地区高速骨干网络建设,实现基本东数西算;
3.2025年以后,加强并网能力,实现跨区灵活调度的实时计算能力;
比较第一季度板块收入增长率:
智能汽车32.8%;网络安全26%;云计算25.5%;工业软件20%;人工智能19.9%;证券IT19.9%;能源IT18.8%,银行IT16%,信创15%,医疗IT10.8%。
项目规划分阶段进行,产业链中各行业的公司注定要参与其中一部分,最终实现数字经济目标。以基础设施中的机柜空调英维克为例,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17%。建设周期完成后,收入会下降,这也是产业链短的公司的尴尬。